近半年来,西部地区非瘟防控取得较好的效果,但仔猪腹泻成为制约当地养猪业发展的一个瓶颈。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家庭农场,都存在不程度的仔猪腹泻问题,针对这个问题,业内人士采取过多种办法,但效果仍差强人意。那么仔猪腹泻究竟应该如何科学防控呢?本文试图做一下深度分析。
1
总结发病场规律
1、母猪产仔的时候就出现仔猪拉稀;
2、产后2-3天产房出现仔猪先呕吐后拉稀现象;
3、产后10天母猪出现奶水少仔猪拉稀的现象;
4、给拉稀的仔猪换一头母猪哺乳,拉稀可能就好;
5、10日龄以上拉稀的仔猪立即断奶拉稀就好了。
出现仔猪拉稀时,很多猪场给仔猪灌药打针,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,造成仔猪严重脱水,导致僵残仔猪多,死亡率升高,断奶重减轻。
2
仔猪腹泻原因剖析
1、病毒病方面:传染性胃肠炎、流行性腹泻、轮状病毒等。
2、细菌性方面:致病性大肠杆菌(红痢黄痢白痢)、沙门氏菌等。
3、寄生虫方面:球虫因素等。
4、母猪方面:
(1)乳房水肿,子宫炎,乳房炎,无乳综合征或少乳。
(2)母猪便秘,厌食。
(3)营养不平衡,骤然换料。
(4)母猪卫生不洁。
(5)攻胎不合理,造成仔猪初生重太轻。
5、仔猪方面:
(1)接产不规范,脐带血丢失过多,仔猪缺铁性贫血引起仔猪腹泻;
(2)初乳摄取不足,仔猪出生后六小时内必须吮吸到初乳,当母猪生病造成初乳质与量的不足,引起下痢。
6、环境方面:
(1)温度与湿度:
保温不够,仔猪出生后是否有足够的保温灯、保温板,灯泡高度是否正确等,初生仔猪的温度从37 ℃逐渐降低。潮湿,在冲洗猪舍后没有保持适当干燥会造成仔猪下痢,潮湿的地面相当于温度下降6-9 ℃。
(2)贼风侵入:
9m/s的贼风,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4℃。
(3)气候特然变化:
昼夜温差相差10℃以上,一般要求仔猪的床面温差不能超过 1 ℃,分娩舍温差不能超过2 ℃。
(4)仔猪补铁与保健:
仔猪出生后处理不当,弱小仔猪需要特别的照顾,却被忽视,当发生下痢时,注射铁剂会降低其免疫力。
(5)卫生消毒:
分娩舍没有做到充分的清洗消毒干燥,未做到全进全出。
3
腹泻流行特点
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部分猪场甚至会反复发作,表现为采取多种措施后病情会稳定下来,然后大约隔8周后又再次发生,仔猪大量死亡,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,发病严重的猪场一个月所产仔猪损失90%以上。
病毒性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仔猪水样腹泻,在24小时内即可迅速脱水,部分仔猪出现呕吐;表现为高发病率,高死亡率,5日龄内发病仔猪的死亡率为70%-100%;所有猪只均易感,肠壁变薄透明,肠管内没有内容物,腹泻粪便气味不一样。种猪、生长育肥猪表现为一过性腹泻,一般不会出现死亡。
4
综合防控策略
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方案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,只能采取综合防控策略,多管齐下,力求减少损失。
在实际生产中,同样的方案在一些场可有效控制本病,而用到另一个场又可能没有任何效果,这样让许多猪场生产管理者感到迷茫,不知如何着手。
其实简单归纳可以分成三类方案,一类是针对母猪的方案,一类是针对仔猪的方案,一类是环境控制的方案。下面分别作叙述。
1、针对母猪的策略
(1)针对病毒性腹泻:
选择与当前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灭活疫苗,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,再加上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。
因此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推荐免疫程序为:使用与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灭活苗(如大华农止泻威)在每年的9月份,10月份对母猪群(包括后备母猪)进行两次普免,以后在产前40天、产前15天各免疫一次;
次年的1月份、2月份对母猪群再进行两次普免,之后执行跟胎免疫策略。生产实际证明这样的免疫程序可大大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。
(2)建议猪场定期做抗体监测:
抓好猪瘟、伪狂犬、蓝耳病的基础免疫,定期检测以评估防控的效果,并及时作出调整,很多猪场证实,只要这三个疾病相对稳定,即使猪场发生腹泻,损失也相对要小得多。
(3)清除母猪隐性感染及免疫抑制现象:
可以在母猪饲料中加入加减消黄散+肝肾康颗粒+速补连续使用30天,后按正常用量使用1个月。同时配合宫炎康,防止产后三联征的发生。
当母猪有亚临床感染症状时,母猪料里面添加黄连解毒散+氟苯尼考粉连用7天,解除免疫抑制
(4)秋冬季节适时做好母猪体内和体表驱虫工作,做到每季度驱虫一次。
驱虫药首选广谱,高效,安全的驱虫散。
2、针对仔猪的策略
目的是清除产房病原,防止仔猪感染;
(1)、空栏清洗、消毒、干燥一周后方可转入健康的母猪;
(2)、母猪转产房前做好全身体表清洗、消毒;
(3)、强化管理,减少传播:产房饲养员每进一个单元必须洗手、脚底消毒,使用工具专用,不得交叉。
(4)、整个单元产仔期间温度可适当调高至25度,最后一头母猪产完产房温度随即调整到母猪舒适区域,18-22度,提高母猪采食量。
(5)、如有拉稀仔猪,10日龄以上的,可采取断奶,人工乳喂养;10日龄以下换奶水好的母猪代乳;哺乳期间禁止喷雾带猪消毒,必须保持栏舍干燥。
对于脱水的仔猪猪腹腔补液验方:
5%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、0.9%生理盐水150毫升、5%碳酸氢钠注射液30毫升、庆大霉素40万单位,阿托品0.5毫克,地米5毫克,混合后升温至37度每头腹腔补液8~10ml。
6.断奶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,适当控料2-3天,饮水中添加板青颗粒+解热舒+硫酸粘菌素。如果是35日龄左右拉稀,可在25天左右每头注射传染性胃肠炎、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2ml提前做预防;在潮湿度比较大的四川盆地常会发生50日龄左右仔猪拉稀,病猪中检出流行性腹泻病毒,可以在40日龄左右每头注射传染性胃肠炎、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2ml做预防,试验效果较好。
3、环境控制策略
记住:疫苗或药物不能完全替代良好的管理,猪只日龄越小管理付出的精力会越多,任何疾病都是如此,这就要求更精细的细节管理。
(1)卫生:
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--口传播;所以及时清理猪栏里的粪便,减少环境中的病原量尤为重要,同时尽早淘汰小于7日龄腹泻仔猪,及时清理猪栏中的粪便,用生石灰吸湿干燥消毒,可以缩短发病时间,最大限度减少损失。
(2)温度:
传统的冬季拉稀时,只需要将舍内温度提高到20-25度,一般1周左右就很快过去。因此在处理本病时温度的控制也是重点,产仔舍内温度在22度,母猪感觉很舒适,而仔猪的温度要求(保温箱中)产后第一周34-35℃,第二周30-31℃,第三周26-27℃。小环境温度适宜是最好的仔猪保健药品!
(3)湿度:
湿度也是控制本病的关键,低温时最佳的降低湿度的方法是使用热风机。既能保温又能降低湿度,记住:干燥是最好的消毒剂!
(4)空气质量的控制:
产房仔猪发生腹泻时,如果只注重保温,没有控制好co2、氨气等浓度,没有注意空气新鲜度,就会久治不愈。合理控制co2、氨气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,腹泻就好治。实践证明空气是最好的营养!
(5)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:
产仔舍必须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,分单元断奶移走全部母猪、仔猪后,进行彻底的冲洗、消毒、干燥,熏蒸,至少空栏5天后才转入临产母猪。有条件的场可以实施整幢全进全出,这样的效果比单个的单元空栏效果更佳。其实非瘟防控期间,不少猪场为了减少出猪频率已经实施了三周批或者四周批生产,笔者认为这是最为科学的举措。
(6)加强生物安全,减少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出场区:
持续关注进出猪场的人员、物资、车辆的隔离与消毒处理,防止传染性胃肠炎tge、流行性腹泻ped等病原从场外传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