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物联之家网(iothome)
近几年,从智能家电、智能电网到远程居家照护等名词大家耳熟能详。事实上这些都是物联网的一部分。物联网到底是什么?
物联网(internetofthings,iot)
物联网(iot)一词最早是1998年由kevinashton所提出。从此以后,物联网就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话题。今天物联网的定义更加明确。根据casagras的定义:
物联网就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基础建设,透过数据撷取以及通讯能力以链接实体与虚拟对象...透过互联网的发展,物连网可透过特定的机制,将所有对象链接在一起,以供控制、侦测、识别,并交换所有的信息。下面两张图充分说明物联网未来将如何掌握这个世界。
想象未来每人身边至少有10种物品包含这样的应用,其设备就高达数百亿个。有如此多的设备,搭配需要处理的数据,使得大数据如此为人所重视。但大部分人只听过大数据,即便收集到也不知道该怎么分析、使用。
在物联网时代,会看到硬件制造商、软件供货商、网络服务公司…等公司结盟。这会刺激业者进行跨领域的整合以及合作,产业生态以及商业模式都会有大幅度的变化。
联的越多,安全问题越多
虽然物联网的成长可期,但仍有许多安全问题待解决。最近物联网被黑客攻击频发,便显示出物联网的安全漏洞。
当所有设备都是物联网的一份子时,车子也可能被网络攻击控制。或是坏人透过电力线,能轻易瘫痪家中所有防盗设备。gartner预测,未来的it危机之一是使用者预期it业的能力,会高出it业实际的能力许多。
攻击个人的诱因提高
物联网的另一个副作用是个人遭到攻击的诱因提高。以前,黑客破解软件、防火墙,甚至攻击国家单位的数据库,多半是为了乐趣跟成就感;对于个人设备则兴趣缺缺,因为不符合经济效益。
但当你身边的所有设备,包含手机、信用卡刷卡记录、车子、冷气、冰箱、电费水费、看过的电视节目、搜寻记录,都可被收集;而且透过这些联机记录、足迹,甚至可扩大追朔到你的朋友、家人、公司等资料;或是透过用电量分析,可以轻易的知道住户现在是否在家,或是长时间出门在外时,这些私人信息,不可谓不珍贵。此时安全及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这些问题还会因为以下5个理由加剧:
1.风险认知低落
你有为设智能手机或是平板装设防病毒软件吗?
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没有装任何防病毒软件,或是仅装设免费的防病毒软件。根据vdc及m2m针对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,大部分的使用者对于手机以及平板的防护其实很低。主要原因是防护软件价位太高、不熟悉、或是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。更多人认为,倒霉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2.设备太多
2020年物联网的设备数量将会达到几百亿个。在这个密密麻麻的架构里,每个设备彼此之间可以对话,每个设备都很可能是弱点,因此要保护的设备数量就会大增。当数量增加时,其整合及管理困难度是呈等比级数上升。
3.设备太弱
并非所有联机的设备都像手机或pc拥有32位甚至64位的处理器。在一个网状架构里,为了让所有设备能彼此对话,加密技术就得配合这个网络里面最笨、最慢的设备。总不能期待门锁是64位处理器吧?此时就可能产生漏洞。
4.使用者耐心有限
假设所有设备都很厉害,加密技术就会变得很复杂,每一段时间就需要重设密码。此外电视、冰箱、门锁甚至家里的无线分享器都必须更新软件。有多少人会有耐心设定很复杂的密码以达成高防护要求呢?
5.零失误率的要求
若家里的冰箱误判食物存量,自动刷卡买了一整个冰箱的食物,那还算好。若车子速度控制器故障,造成人员的伤亡;或电力系统出错,使得整个小区的电力中断,因而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。此时无论使用者或政府,都不可能容许这样的事情。但要达到系统零失误率,必定大幅增加执行上的困难。
更谨慎的安全策略
物联网要大幅普及,必须移除使用者对安全性的疑虑。这些设备的使用期限少则数年,因此持续的更新软硬件,是唯一保障安全的方法。
购买设备之后,必须进行初始设定、加密,并进行用户权力设定。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韧体更新,以提高防护等级。同时,在硬件不敷使用时,更新硬设备,以保障用户的安全性以及隐私。
同时,物联网相关供货商必须提供更好的系统解决方案。政府亦必须实时建立法规,防止数据滥用,才能保障整体安全性以及隐私。
考虑消费性产品价格竞争激烈,加上大部分的产品偏向负面情感的产品,或非生活必需。因此物联网要普及到一般使用者,必定要能够满足方便、安全以及费用低廉等三个要求。
克服了安全性的问题之外,必须有好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,物联网才能真正打开市场。
物联网10个商业模式:
1、销售硬设备,提供免费软件服务:软件强化硬件功能,或定义新的产品类型。如:小米手环。
2、销售硬件套组,提供免费软件服务:以一个硬件为核心,持续出售周边组合套组。如:wemo感测套组,以一个控制器为核心,搭配其他产品销售。
建议:如果是走硬件销售路线,要特别注意小米这个强劲的对手。从业者要找出一个很强的核心产品,用互补的产品线打系统战,让用户非使用你的产品不可;或者公司的产品、资源比小米更深厚,专攻小米无法进入、没兴趣进入的地方和产品市场,也是力克小米的方法。
3、销售硬件产品,收取一次性费用:除了要购买产品外,基本服务免费,升级服务需要收费。如:ipad触控笔pencilby53,app能免费下载,但如果需要升级的功能,就采一次性收费。
4、销售硬件产品,收取订阅服务费:要购买产品,但升级服务要收取月费或年费。如:专注于车况诊断、控制解锁、安全维护、娱乐等综合功能的volkswagencar-net,需要收取17.99美金的月费,或199美金的年费,提供最新的服务。
建议:可以利用免费体验的方式,让消费者购买,后续再通过付费升级,让消费者愿意与业者维持长期的关系,但要找到消费者愿意付费的原因。
5、服务维护收费:产品就是服务,硬件结合软件平台,进行数据分析,并依使用量收费。如: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本身是以租用引擎为主,而引擎本身拥有许多的传感器,所以引擎连上网之后,就可以把从引擎收集来的数据,结合预测与资产管理平台predix,可以算出引擎的耗损程度,及判断是否要更换引擎,让ge就从租用引擎的公司,变成卖预警及维修服务,当顾客使用引擎越久,钱付得越多;还有飞利浦公司不卖灯泡,改卖“灯光”服务。
6、依用量或成效收费:硬件结合软件平台,依用量或成效收费。如:保险公司metromile会提供设备搜集车况、汽车检测、超速警示等服务,保费则是按实际里程数计算。
建议:要从客户本来就会进行的事下手,抓准客户短期利益的心态;此外,要有强大的软件平台,并拥有整合其他厂商产品的能力,才能创造长期的实质效益。
7、免费硬件+交易费:硬件免费,但会收取交易费用。如:移动支付square提供店家免费的移动刷卡工具,但每刷一笔金额,就会收2.75%的手续费。
8、第三方付费:羊毛出在狗身上,猪来买单。如:保险公司与移动硬件品牌fitbit合作,提供优惠的保单和fitbit给客户,只要客户愿意和保险公司签署合约,就能免费获得fitbit,而保险公司就能借此拿到客户的个人数据。
建议:需要三方共赢才有可能执行。硬件厂商要有市场或技术领先性、产品要对用户有足够的诱因、服务营运商能获取过去无法取得的数据,或接触到终端客户。
9、跨业授权金:从核心产品衍生出跨业服务的收入。如:legomindstorm的核心产品为动力积木组件、传感器、开发程序,但通过专家编写教材,并授权给各学习机构,提供结合玩具创意、科学教育、程序教学等服务。
10、跨领域收入:从原来的硬件和平台,跨界到新的应用领域。如:汽车品牌特斯拉从生产电动车,跨界延伸到研发车用充电、家用供电等新的领域。建议:产品、技术、内容、社交能力要很厉害,可从非主流的市场切入,满足特定族群的喜好。
万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,你,准备好了吗?
关于我们:网站内容更精彩!
物联之家(iothome)一个有态度的物联网科技新媒体。我们关注物联网领域的价值发现和趋势,关注该领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,这里有跟物联网相关的深度观点、测评和剖析。物联网改变世界,我们将参与和忠实的记录改变的过程,见证物联网带给人类的丰硕成果。